顿悟无常始学佛 值遇善导方安心

我小时候住在马来西亚北部海边的一个渔村,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没有接触佛教。五岁时,邻家的婆婆去世,第一次看到死人,觉得很恐怖。之後,心中一直闷闷不乐,恐惧死亡迟早轮到我。由於那时还很小,而且还没有接触佛教,所以不知道这就是佛家所谓的无常感。

三年级时,我搬到了吉隆坡。高中的时候,才从一位同学那儿听到一些基本的佛法。虽然那时的我还是一位道教徒,可是心中对所闻的教法有所仰慕,觉得世尊的教法既神圣又有很高智慧,将来我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1997年,31岁的我与太太在某佛教会所举办的佛化婚礼仪式中皈依三宝,实现了当年想成为真正佛教徒的梦想。那时的心灵非常欣喜,发愿要好好地学习佛法来报答佛恩。

最初学习的是「成佛之道」。由於自己的语文能力有限,觉得其义理很难懂,就算是懂了,也未必做到。那时的修学是没有目标的,随缘参加教会的一些活动如布施、静坐等,也只是想自己的心清静一点,可以做一个烦恼比较少、福报比较大的好人。

一两年後,由於觉得在修学上没有什麽进展,转去参加某观音道场的共修。当时,我觉得这里有一位具备灵通修的善知识,对自己的修学肯定有帮助。这里的修学以诵经和拜忏为主。一年里面诵很多经和咒,其中比较普遍的有《普门品》及《大悲咒》。除此之外,正月时我们会诵《八十八佛》和《梁皇宝忏》,七月时会诵《地藏忏》,弥陀诞那个月就会诵《阿弥陀经》。

由於这里的修行目标也是求生极乐世界,所以经过这种修学,我认识了观音菩萨的老师——阿弥陀佛,以及他的净土——极乐世界,可是并不深入,因为我们只是诵经,没有真正地学习经典的义理。

那时的我虽知世间之苦,可是还未达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境,并且认为自己至少还要多修几世才能达到求生净土的资格,所以注重「世间法」之「五戒十善」修行多过於「出世间法」的修行。

至到2002年,因为生意上的失败,才真正体悟到世间的苦。很感恩的是,那时候的我没有怨天怨地的心情,反而发出惭愧及「厌离娑婆」的心。修学佛法也比较认真,《大悲咒》可以说是日夜不停地持念。

隔了一年,即2003年十月,参与佛堂举办的峨嵋朝山之旅,获得种种的感应,对佛菩萨的恩惠和加持更加惭愧。为了回报佛菩萨之恩惠,从那时开始吃素,修学也越来越精进了,想要了生脱死,往生极乐世界来报答佛菩萨的心也发了出来。

 在这个时候,在工作上遇到了姚居士。他善巧引导我去某道场的共修及读《无量寿经》,说这样可以更容易往生极乐。之後,除了观音道场,我也参加这个道场的共修。

在念佛的初期阶段,虽然某法师开出往生的条件是念佛功夫成片或至少能伏住烦恼,但可能是初发心的威力,我完全不畏惧这个条件,仍然可以精进勇猛昼夜不分地念佛。当时,多数空闲的时间都在念佛堂念佛,以为这样是真发心为众生而念佛。虽然妄念杂念减少了,可是却忽略了家庭,令太太怨声不断。

接下来的一年即2004年,我虽然也是如此精进地念佛,可是杂念不仅没有减少,没有信心往生的烦恼反而变得更加激烈。我想我需要用更多的时间留在佛堂念佛才行。然而,我也深知自己再也没有像之前这样有时间与能力来念佛,并达到功夫成片,这个方法不适合我。

有此观念之後,很幸运的,在某放生道场,阅读到一本书中提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令我非常欢喜与安心。当我明白并体悟到名号中藏着「已为我成就往生的功德」,只要我能信受此功德就得以往生的那一刹那,我非常欢喜,因为我彷佛找到了生生世世要找的东西。

 书中多次提到专弘善导大师教法慧净法师,可是当年在马来西亚找不到慧净法师的着作,所以为了要更了解此教法,我开始上网下载很多慧净法师的着作,之後也接触到净宗法师所着的《印光大师法语略讲》一书,渐渐地更加认识净土法门,更加明了正确的念佛心态。其中对我最受用的莫过於印光大师的以下法语:

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可见,念佛只求真信弥陀本愿,愿生心切,不求功夫深浅,仅以平平凡凡,老老实实的心念佛,即可乘佛愿力住生西方净土。这是其中纠正我念佛心态的重要法语,让我不再陷入念佛想求功夫成片或为了伏住烦恼的错误心态。

阅读慧净法师净宗法师的着作,也使我了解到念佛不能找感觉或是认为「一念信心欢喜」,决定往生,而之後不念佛或少念佛的这种错误观念。反之,我必须效应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所说的:

上尽一行,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後,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这法语促使我不会落入「一念信受,信心欢喜」之後而不再去念佛或少念佛的问题。

近年阅读过了慧净法师之《纯粹的净土法门》随身书,更明了到之前学的是宋明净土,而我现在所学的是隋唐净土,是上传龙树、天亲、昙鸾、道绰一直到善导这一法脉的净土教理思想。

慧净法师说隋唐净土是非常纯粹的净土,不掺杂、不庞杂。由於隋唐净土思想体系是由宗祖善导大师所建立的,所以这才是原汁原味净土法门。其教法延续龙树菩萨的易行道思想,以阿弥陀佛之第十八愿为其本愿,即「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决定往生之行业。因为简单容易,所以隋唐净土更能够普被三根,利益更多众生。只要依此净土教法,任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

反之,慧净法师说,以第十九愿为其往生之行业的宋明净土是掺杂的净土,因为这个净土跟隋唐善导大师的净土相比,虽然同样都是净土法门,但内容却不一洋。因为它已经掺杂了圣道门如天台、华严、禅的思想在里面,念佛还强调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功夫,所谓要达到功夫成片,或者要断见惑、思惑达到事一心,或者要破尘沙惑达到理一心,这样往生品位才更高,这种见解就跟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见解天差地别、风马牛不相及了。其结果就是导致修学者对往生大事心存不确定与不安。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意是在第十八愿的「专称弥陀佛名」,因为善导大师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很庆幸自己能够学习到隋唐纯粹的净土法门而获得往生的大安心。当年开始学习这个法门时,还找不到同样学习这个法门的莲友。

很幸慰的是,与当年相比,现在网络比较发达,有关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书本和光碟也比较多,现今在马来西亚也有较多行人能够深入学习并真正信受这个法门了。

学习了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净土法门这麽多年,除了给我往生的大安心之外,还让我更加容易做到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现在,我不仅念佛的数量比以前在其他道场的时候增加了,甚至还能够重新创业及参与自信教人信之弘传此法的工作。真的非常感恩。

马来西亚吉隆坡念佛会
佛智居士 2016年笔

Previous
Previous

韩国法师归入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之路

Next
Next

出家15年,才找到今生解脱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