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 彌陀化身之證文

繁體 简体

善導大師是彌陀所示現,有什麼根據呢?在這裡列舉相關的證文:

(一)唐朝《瑞應傳》

唐朝文諗、少康共纂《瑞應傳》言:「佛法東行,未有禪師之盛德矣!」

唐朝文諗大師、少康大師,他們兩位的時代離善導大師並不是很久,尤其是少康大師,有「後善導」之稱,也就是善導大師專依淨土教典,專修淨土念佛,達到一聲佛號口出一道光明;少康大師仰慕、效法善導大師的芳蹤,也專修淨土念佛,達到一聲佛號口出一尊佛像。文諗與少康兩位大師共編《瑞應傳》,全名是《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傳》,是從《往生傳》及《高僧傳》當中選出四十八位真實可靠而又瑞相殊勝、真誠感人,能顯佛力不可思議的事蹟,彙整成冊,使已經信受的人信心更加堅固,也讓還沒信受的人能因閱讀此書而啟發信心。其中第十二則就是善導大師的往生事蹟,最後的一段話說:「佛法東行,未有禪師之盛德矣!」這是對善導大師至高無上的讚歎。

佛法從東漢末年傳到中國,一直到少康大師那個時代,沒有像善導大師那樣巍巍高盛的德行。這句話在佛教界當中,可以說是最高的讚歎。隋唐時代是佛法鼎盛的黃金時代,寺院多,出家眾多,修行人多,高僧大德多,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是成立於那個時代。可是,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的祖師大德,論盛德來講,都不如善導大師。不論世間的修身養性也好,還是佛法出世的修行證果也好,都是在講德行。如果修行人沒有德行,當然就不能稱為修行人;修行人最重視的,就是有德無德,如果被讚揚、肯定是有德行的人,他的出家修行才有意義。像對善導大師這樣的推崇——「佛法東行,未有禪師之盛德矣!」這豈不是至高無上的讚歎!這種讚歎等於說所有宗派的祖師大德,他們的德行,他們的證果,雖然也是巍巍高盛,可是,善導大師在這當中是最為高盛的,是個中翹楚,所以說「未有禪師之盛德矣!」這種讚歎,可以說是佛教界當中最高、最崇敬的讚歎。

(二)懷惲法師碑銘

唐朝《實際寺主懷惲大法師碑銘》,全名是《大唐實際寺故寺主懷惲奉敕贈隆闡大法師碑銘》,言「親證三昧大德善導闍黎」。

《善導大師全集》第八二六頁的《善導大師略傳》,引用了這個碑銘的片段,其中就讚歎說「親證三昧大德善導闍黎」。意思就是說,懷惲大法師的剃度師父,就是親證三昧的大德善導闍黎,以「親證三昧大德」這六個字來形容、讚歎善導大師。親證三昧就是入禪定之中,悠遊淨土,親見彌陀,不但可以面見彌陀,而且還可以跟彌陀彼此對話,這叫親證三昧。這種功夫、境界,不論是淨土法門,還是其他法門,自古以來就很少有人達到,即使在淨土宗十三位祖師當中,親證三昧的也沒有幾位。廬山的慧遠大師,在臨終之前向門人說:「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吾生淨土必矣。」一個人專修有德,往往在臨終的時候會蒙佛示現來指示他往生的日期。法照大師也曾經在念佛中蒙佛攝受到過極樂世界。至於近代印光大師有沒有證得三昧,我們不知道。不過,他寫了一篇《念佛三昧摸象記》,既是摸象,就表示並不是開眼看到象的全貌。而善導大師的親證三昧,是在他年輕的時候。由此可見,「親證三昧大德」六個字,是非常崇高的讚語。

懷惲大法師本來是個世爵子弟,也就是王公大臣的兒子,這樣的身分發心出家,他的剃度師父不可能是泛泛之輩,一定是找一位無論學問、智慧、修行、道行都是備受公認的,所以他禮請善導大師當他的闍黎。阿闍黎有種種的內容,其中就有剃度的阿闍黎,也就是幫他剃度的師父。幫他剃度之後,當然就是教授他佛法的教理,教導他修行的方法以及生活的規範。善導大師的信眾很多,徒弟中最有名的是懷感大師,另一位就是這位懷惲大師,還有淨業大師。古代的出家眾不是隨便就被稱為法師的,他必須真正深入三藏、修行有成,真有其德,才能被恭稱為法師,現在「法師」已經是一種通俗的稱呼。懷惲大師被皇帝敕贈「隆闡大法師」的名號,如果是一般人尊稱他,或許還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由皇帝來敕贈,這就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是真正修行有德、實至名歸,經過種種的考核,是不可能受皇帝的贈誥的。當然,在這裡主要是提出「親證三昧大德善導闍黎」。

(三)《選擇本願念佛集》

法然《選擇集》言:「大唐相傳云,善導是彌陀化身也。」

前面的兩段典故還沒有點出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然而在法然上人《選擇集》的最後跋文,就非常恭敬地讚歎善導大師,讚稱大師是從大唐時代以來就一直傳誦他是彌陀化身。法然上人是何等人物?他是日本淨土宗的開宗祖師,他以這種口氣、這種崇敬心來稱述善導大師是從大唐時代就已經被傳誦是彌陀化身了。

(四)《西方略傳》

北宋慈雲《西方略傳》、擇瑛《修證儀》、用欽《白蓮記》皆言「善導和尚是彌陀化身」。

接下來是北宋的慈雲大師,他和天台宗知禮大師齊名,慈雲大師的本名是遵式,「慈雲」也是宋朝皇帝敕封給他的法號,他也叫慈雲尊者。他有一本《西方略傳》(全名是《往生西方淨土略傳》),裡面就談到「善導和尚是彌陀化身」。

(五)《淨土修證儀》

擇瑛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他寫了一本《淨土修證儀》,裡面同樣談到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

(六)《白蓮記》

用欽大師也是宋朝的一位大師,他也有好幾本著作,其中有一本《白蓮記》(全名是《觀經疏白蓮記》),裡面也談到「善導和尚是彌陀化身」。

(七)《往生集》

明朝蓮池《往生集》言:「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

明朝蓮池大師編輯了一本《往生集》,裡面搜集了比較殊勝的往生事蹟,有出家眾,有在家眾,有國王,有大臣,有一般百姓,甚至有動物往生,其中當然少不了善導大師的往生事蹟。蓮池大師在《往生集》的每一則事蹟後面幾乎都有按語,他對善導大師讚歎說:「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蓮池大師是明朝數一數二的高僧,也是淨土宗第八祖,他這樣的讚歎,當然不是隨便的。

(八)《印光大師文鈔》

民國印光大師言:「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又以偈讚言:「世傳師是彌陀現,所說當作佛說看。」

近代印光大師也非常崇仰、極為讚歎地說:「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意思就是說,善導大師就是彌陀所顯化的,所以他在世的時候,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又以偈讚言:「世傳師是彌陀現,所說當作佛說看。」意思是說,自古以來,相傳善導大師是彌陀所示現化身,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我們不能把它看成是一般的著作,而要當作佛所說經典一般。印光大師在近代中國是數一數二的高僧,他所講的,他所讚歎的,可說是不隨便、不含糊,必須有他的證量,透過智慧思維之後才敢這樣講的。不然,所講出來的如果太過輕率,或者是無本可據,豈不是自損人格。

由以上的幾位祖師大德的證言,更能顯現善導大師彌陀化身的份量。

摘錄自 慧淨法師《第十八願善導釋》祈請


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

印光大師對善導大師非常景仰,可以說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大勢至菩薩應化的印光大師,如此讚歎善導大師,我們就知道善導大師在我們整個淨土宗、乃至整個佛教中的地位。


讚大聖不測德

印光大師讚歎善導和尚是大聖人。「不測」是難以測度。他有這麼兩句話:

善導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聖人。

善導大師之大聖人,神妙不測者

《印光法師文鈔》對歷代的祖師大德都很讚歎,但是,讚歎到這樣的用詞用語,還是很少有的。這裏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乃大神通聖人」、「善導大師之大聖人,神妙不測者」,他的神通妙用、他的神通智慧是無法測度的。「大聖人」,在佛教裏有兩種概念:第一種就相對小乘的阿羅漢,登地以上的菩薩稱為大乘聖人,這是一種說法。第二種是相對於因地的菩薩,沒有成就佛果,因此稱為小聖人,唯有佛才有資格稱為大聖人。而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印光大師讚歎善導和尚是大聖人,是哪一種呢?是佛地再來。

讚彌陀化身德

印光大師又說:

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

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彌陀化身」,在《文鈔》裏多次引用、多次讚歎。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這是古今相傳、歷史記載的。我在這裏給大家講一則公案,就是我們另一位祖師,有「後善導」之稱的少康大師。少康大師一開始不是學淨土教法的。有一次,他來到洛陽白馬寺,在藏經樓看見有一卷經文放光,「這到底是什麼著作啊?」他就很恭敬地探手把放光的經文拿出來,一看,原來是《西方化導文》,作者就是善導大師,勸導我們往生西方淨土的。少康大師一看,內心很感動:「如果我和淨土教法有緣,我應該來追尋。」他就徒步從洛陽走到長安,到光明寺──善導大師所遺留的寺院(他叫光明和尚嘛,他住的寺院,皇帝就賜匾叫做光明寺),來到光明寺善導大師的影堂(現在講,就是所謂的紀念堂),恭敬施設供養,很虔誠地禮拜,說:「如果我同淨土有緣,希望大師來指導我。」就頂禮善導大師的遺像。哎!少康大師往下頂禮,拜下去,一抬頭,就看到善導大師的遺像從畫像裏走出來,變成了阿彌陀佛的化身,升到空中對他說:「汝依我教。」「你啊,依照我的教導,將來可以普利人天,化度無量無數的眾生回歸極樂世界。」少康大師當下是五體投地──這等於是佛來給他證明。這件公案等於說證明了善導大師就是阿彌陀佛化身(所以他的像變成佛像)。

讚所說等佛德

再來,印光大師說:

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念佛義周贍。 

舉世傳揚善導大師是彌陀的示現。善導大師專修、專弘念佛法門,所謂「單提念佛」;雖然提倡念佛,他的教理、教義非常的圓滿、周到。「周」是周密、周詳,不偏頗。「贍」是豐富、不貧脊。「提倡念佛義周贍」。

下面兩句:

念佛出光勵會眾,所說當作佛說看。

善導大師念一聲佛就出一道光明,以此來激勵與會的大眾。大眾一看,「哇!這個不得了!如此的一個神通聖人,是絕對沒有虛妄語的,他都能念佛放光了,他能講假話嗎?所以,他說的話值得信賴」,大眾的信心就激勵起來了。這裏還有個公案,是唐朝的善道法師所著的《念佛鏡》裏記載的。在唐朝時代,各宗都很發達,善導大師特別在長安弘揚淨土教法,也有其他法師懷著各宗的觀點,不太認同,就來和善導大師比量,其中有一位金剛法師(這個金剛法師,到底是他的法名叫做「金剛」呢,還是他是學金剛乘密法的,那就不知道了)。在比較的時候,善導大師就講:「依據佛的教法,罪業凡夫稱念彌陀名號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此語真實不虛,那就讓滿堂的佛像為我放光做證;如果這個話是虛假的,就讓我善導當下從這高座上墮落地獄。」說完之後,善導大師就把手上的如意杖一抬起來,往堂中供的佛像一指,結果堂中所供的釋迦佛像、阿彌陀佛像,兩尊佛像放大光明,馬上整個殿堂裏佛光遍照。事實都顯現了,沒話說了,大家都信服得五體投地。 

善導大師能有這樣的教化功行,這個確實不是偶然的,當然要有這樣的德行,如意杖一指,釋迦、彌陀都來為他放光證明。我們一般的人不能講這種話,講這種話,你頭磕破了,也沒看到佛放光──我們本身垢障太重,罪垢煩惱太重。 

所以,最後一句,印光大師就說了:善導和尚所講的,我們作為末代的凡夫,不要認為這是某一位法師講的,要當做是佛親口來跟我們講的。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當然希望阿彌陀佛親口來告訴我們,可是我們也沒有得到三昧,阿彌陀佛不到我們臨終的時候也不能親自來告訴我們(到臨終就來了),那我們現生呢,好在唐朝的時候阿彌陀佛來過一趟,在這個世界住世了六七十年,化身為善導大師,來給我們留下了著作,這等於就是阿彌陀佛親自來講、親自來寫,這樣,我們就有依止了。我們對淨土的教法這麼解釋、那麼解釋,怕有誤解、迷惑、互相之間矛盾的地方,由此我們就有標準了,心中就踏實了。只是很遺憾,善導和尚《觀經疏》在我們中國失傳了一千多年,不然大家為什麼對善導大師思想陌生呢?直到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才由楊仁山居士──他那個時候任清廷政府駐英國的外交使節,經常在大英圖書館裏研究佛法,遇到日本學者南條文雄,大家都是佛教徒,所以談得很投機。交談中,楊仁山居士發現,很多中國失傳的寶典,竟留存於日本!因為在中國,像善導和尚《觀經四帖疏》,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在藏經目錄裏都有,一談,發現:哦!原來中國很多祖師大德的著作,像南山宗的南山三大部,中國也失傳了,日本還保留著,所以,他就喜出望外,回來之後,就托日本友人把它寄回到中國來。我們民國時代的印光大師有這個福德因緣拜讀到善導大師的著作,所以,印光大師的思想跟善導大師的思想很接近。所以,我們各位啊,很有福報!歷史上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學問、修持、悟性都是頂頂有名的,但是,他們都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原著。而我們今天有緣遇到,這個因緣,可以講是難值難遇。

讚弘超諸宗德

印光大師還讚歎善導大師在當時的時代,弘揚淨土法門超過了各宗各派。印光大師有一段話: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

提倡淨土愜群情,

佛力誰與京?

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善導大師的時代,是在唐朝初年,依我們中國來講,正是佛法鼎盛的時代,真正的八宗建立、八宗並弘,天臺、禪、華嚴、密……都有很多祖師大德,好像群星璀燦,他們的智慧、辯才、化導都是第一流的,「各宗盛行」,佛教非常興旺發達。那麼,在這個時代,善導大師提倡念佛法門。

「提倡淨土愜群情」:「愜」就是讓我們感到很契合我們的根機;「群」就是眾生,有情的眾生,又叫做群萌、群生、眾生、有情,我們大家都是有情眾生。那麼,比如說講禪、講天臺、講華嚴,肯定也有他相應的根機,但是,未必能夠普遍適應一切根機。善導大師弘揚的淨土法門就不一樣了,能夠普遍地令一切眾生歡喜、喜悅、契合,所以講「提倡淨土愜群情」。

「佛力誰與京」:善導大師提倡的淨土法門是倚仗阿彌陀佛的力量,其他諸宗祖師提倡的法門是依靠自己修行的力量,那麼,自力跟佛力沒法相比。「京」就是北京的京,這個字在古文當中是角力、比賽的意思,就是互相之間比賽。佛力是自力不能相比的,所以叫「佛力誰與京」,誰敢跟佛力相比呢?那麼,各宗各派,當然,弘揚起來,在契合眾生的根機這一方面就要輸給淨土宗了。

淨土宗,只要你肯投誠,「投誠」是什麼意思?對方有德行的教化,「哎,我被他感化了,我至誠地歸投他」。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我們被阿彌陀佛的慈悲所感動,至誠歸投,這叫「投誠」。投誠當然很簡單啦,本來對方就是要召喚你,你只要答應,馬上就全部收編。

同樣道理,阿彌陀佛的誓願本來就是要救度我們罪業凡夫、芸芸眾生,我們只要一念的歸投,通通收編。

一旦到達極樂世界,別看我們在這裏是凡夫,阿彌陀佛在那裏把我們一整編,我們就是菩薩了,就是菩薩的軍隊。經過阿彌陀佛的整編,我們都是不退轉菩薩,可以到十方世界去,浩浩蕩蕩去弘法,有規矩、有智慧。

讚化度普廣德

印光大師又讚歎善導大師的教化,度脫眾生普及廣大。 

善導在長安,

少康在新定,

念佛之聲,盈於道路;

其往生者,當不止百千萬億。 

這都是有歷史記載的,說善導大師在長安、和有「後善導」之稱的少康大師在新定的時候,經過這兩位大師的教化,當時的念佛,大街上走路的人,不管是農村的小街、小道、茅草道,還是在大城市的道路上行走的人,到處聽到一片念佛的聲音,所以叫「念佛之聲,盈於道路」。「盈」是滿。你看,這是多麼好的景象!就好像佛國來臨了一樣。 

下面還有一段:

善導少康,宏揚淨宗;

閭巷道路,佛聲廣播。

如唱秧歌,人人願聽,

如傳聖詔,各各遵行。 

說善導大師和少康大師弘揚淨土宗念佛,所教化之處,大街小巷、田間陌路,彼此之間佛聲廣播,這個「廣播」當然不是我們現在講的廣播了,就說都在廣泛的傳播當中。我們可以重播一下,可能在當時的時代,上街買東西,大家開口都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小菜賣給我。」對方也說:「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賣給你。」這樣才能談得上「佛聲廣播」嘛。

摘錄自 淨宗法師《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祈請


善導大師簡介

)生平簡歷

善導大師,山東臨淄(一說安徽泗縣)人,出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往生於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世壽六十九。

  • 11歲,依密州明勝法師出家,廣習《法華》《維摩》等大乘經典。

  • 18歲,見「西方淨土變相」,立定往生極樂之願。

  • 20歲,初遇《觀經》,玄悟深遠,悲喜交歎:「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觀門,定超生死。」

  • 23歲,入終南山悟真寺,入定修觀,不出數年,證悟三昧,備觀寶閣、瑤池、金座,宛在目前。古今高僧,少出其右。

  • 29歲,至山西並州玄中寺,師從道綽大師,受淨土教,成為最傑出弟子。

  • 33歲,回悟真寺,創立淨土宗,楷定古今。大師一生在悟真寺生活修行、住持弘法近三十年,其深證三昧、開宗立教皆在悟真寺,《觀經四帖疏》《觀念法門》等五部九卷多在悟真寺完成。其間亦往返京師光明、慈恩、實際諸寺,大弘法化。

  • 56歲,移住京師實際寺。

  • 60歲,受高宗詔請,為檢校僧,督造龍門盧舍那大佛及奉先寺,直到63歲完成。

  • 69歲,示寂長安,神返淨土。滿城哭送,哀痛之至。大師弟子懷惲大師為建十三層之「崇靈塔」及香積寺,以紀念大師偉德;高宗皇帝及武后常往敬禮,大興供養。

(二)著作思想

大師留世的作品有五部九卷:《觀經四帖疏》四卷、《觀念法門》一卷、《法事讚》二卷、《往生禮讚》一卷、《般舟讚》一卷。其中《觀經四帖疏》為淨土宗開宗立教之根本教典,建立「一向專念彌陀佛名為往生正定業,順彼佛願故」之理論;《法事讚》《觀念法門》《往生禮讚》《般舟讚》四部,分別說明圍繞阿彌陀佛之讀誦、觀察、禮拜、讚歎四種助業修行方法,以導歸一向專念之正定業。

(三)德業教化

大師念佛精誠,戒若冰清,律己峻嚴,待人慈恕,道行高深,超凡入聖。其念佛口出光明,神通智慧不可測度。一生教化極其廣大,不可思議。相關傳記中記載:入長安三年,化得滿城歸信,士女歸者無數,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屠夫失業,滿城斷肉;弟子中,有誦《阿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者,有日課佛名自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念佛三昧者、成就往生淨土者不可計數;書寫《阿彌陀經》十萬卷,近代在吐魯番發掘到大師的真跡《阿彌陀經》,其流布教化之廣,令人驚歎;畫「西方淨土變相」三百壁,據信敦煌千佛洞的《觀經》曼荼羅即是大師親自作畫。

大師少時偶見「西方淨土變相」而起願生之心,了知藝術的感染力甚大,推己及人,致力於淨土宗藝術的弘揚。大師本人具有詩歌、音樂、書法、繪畫、雕塑多方面的卓越藝術才華,大大推動了淨土法門的弘傳。

(四)靈異感應

大師至德所感,生前滅後靈異不可思議:

  • 著作《觀經四帖疏》時,每夜聖僧(阿彌陀佛)入夢,指示如何寫作。

  • 著作完畢,諸佛皆來放光證明。

  • 念佛一聲,口出一道光明,聲聲如是。

  • 較量念佛,如意杖一指,滿堂佛像放光為之證明。

  • 手指西方,即時顯現極樂世界,惡人一見,立即放下屠刀,念佛往生。

  • 初入長安,路過滻水,聞滻水悉皆念阿彌陀佛,並預言三年化滿長安。

  • 往生後一百餘年,少康大師在洛陽白馬寺殿中看見大師的《西方化導文》屢放光明,光中有無數化佛菩薩。由此啟發信心,立即前往長安瞻禮大師影堂。大師遺像化為佛身,向少康大師說:「汝依吾教,利樂眾生,同生安樂。」後來少康大師念佛一聲,隨出佛像一尊,被稱為「後善導」。

  • 往生後五百餘年,日本淨土宗的開宗祖師法然上人,夢感善導大師上半身為尋常僧相,下半身為金色佛相,立於雲端,對法然上人說:「汝能弘通專修念佛,故來為證之。」這便是日本淨土門中「二祖對面」的故事。

直到今天,有關大師及其靈塔、著作等神異感應事蹟,依然時常聽聞。

(五)地位影響

大師本跡不可測度。古今共尊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蓮池大師說:「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觀其自行之精嚴,利生之廣博,萬代而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設非彌陀,必觀音、普賢之儔也。猗歟大哉!」印光大師說:「善導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聖人。」「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說善導大師所說等同佛說,金口誠言,千古不易,其利無窮。日本法然上人讚曰:「彌陀願王之垂跡。」

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的實際創立者,是世界各國淨土宗信徒共同認可的大祖師。大師提倡的「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修行法門,直接、間接影響了古今中外億億萬萬的人。在世界漢文化圈內,幾乎沒有人沒聽過、念過阿彌陀佛的。在中國佛教史上,曾風起雲湧過許多大師,但能夠如此超越時代、超越地域,廣受崇仰,後續不絕,深入億萬眾生心靈,影響億萬眾生日常生活,令億萬眾生獲得安身立命,啟發億萬眾生往生成佛的,只有善導大師一人。所以《瑞應刪傳》說:「佛法東行,未有禪師(善導大師)之盛德矣!」

摘錄自 淨宗法師《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祈請


閱讀更多:宗祖-善导大师略传

Previous
Previous

善导大师 弥陀化身之证文

Next
Next

Reciting Namo Amituofo eliminates the reciters’ karma instantly